廉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廉洁文化 > 书画作品

园区名贤 阳澄先民 清官典范——盛王赞传记(下集)

【信息时间:2016-04-06】

奸佞构贤

自京城回来,盛王赞的名气更大了,但也遭到了奸佞之辈的嫉恨。

都察院御史王范负责地方政绩考核,到了浙江,很多地方官主动凑上去,极尽奉承之能事。盛王赞对此嗤之以鼻。

一日,王范差人询问浙江各地抓捕犯人的情况,唯独盛王赞没有任何示好上级领导的意思,甚至都懒得搭理他。王范几次发文过来声讨,盛王赞没有丝毫回应。碍于方方面面因素,王范不好发作,但体内的火气快把自己给烤熟了。

浙江提刑按察使司有一位监司(负责监察辖区官吏),早就看不惯盛王赞。他的这种心态代表了明朝末期很多无能官员的心态,在他们眼中,盛王赞才华横溢,能力出众,拿他相比,自己一无是处,内心的醋缸早已打翻。监司为了发泄私恨、迎合领导,故意陷害盛王赞,在监察意见中讲了很多盛王赞的坏话。王范借此向朝廷狠狠地弹劾盛王赞偏执乖张。最终,盛王赞被调离兰溪县。

这着实让那些居心叵测的官员高兴了好几天。王范专门派人来宣布调令。县里的各界人士得知以后,纷纷涌上大街恸哭,不舍盛王赞离去,导致城门拥堵,路都没法走。宣告调令的官员从未见过这等状况,吓得直哆嗦,眼瞅着没法正常出城门了,最后只好换装成便服,趁着夜色偷偷溜出城去。

盛王赞被弹劾也是必然的。明朝为维护统治,设计了监察制度,官员们往往借此相互倾轧,被弹劾罢黜的宰相尚书大有人在,诬陷忠良的情况更是举不胜举,来自社会底层的盛王赞何以独善其身?

 

末朝擢用

如果明朝不亡,盛王赞极有可能成为朝廷重臣。

时局危急。崇祯的内心是焦灼的,他需要帮手,求贤若渴,盛王赞在他的名单里面。

一日,倪元璐、范景文、郑三俊等肱骨大臣联名写奏章,推荐崇祯皇帝启用盛王赞。

不久,崇祯召开会议,商议人事,环顾座下辅臣,道;“好官难得,各位爱卿说说盛王赞这个人怎么样?”

辅臣答道:“启禀陛下,盛王赞廉洁自律,体恤百姓,是洁己爱民的好官。前些日子被弹劾调离兰溪了。”

崇祯装作不知道内情,问道:“既然盛王赞是好官,为什么被弹劾?”

辅臣接着说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盛王赞为人正派,不懂得奉承迎合,甚至还得罪有关领导。”

崇祯道:“如此说来,盛王赞具备刚正不阿的性格,这适合担任治吏工作。”

几天后,崇祯还惦记着此事,专门对辅臣说:“盛王赞是贤明的县令,一定要重用他。”言毕仍不放心,专门起稿写清盛王赞被弹劾的始末,批示让盛王赞去铨部,负责官员的提拔工作。

然而,没等命令落实,崇祯十七年(1644)三月,李自成攻破北京城,崇祯在景山自缢殉国。

 

东阳七日

北京沦陷后不久,崇祯十七年(1644)五月,皇家子弟朱由崧在南京紫禁城登皇帝位,建立“南明政权”。

“南明”举贤任能时,兵部尚书张国维推举的第一个人就是盛王赞,推荐的岗位是东阳县令。张国维本人就是东阳人。

早在崇祯十五年(1642)起,东阳经历了许都之乱。以许都、何刚等读书人为代表的缙绅阶层,招募义勇,反抗贪官污吏,最后起义失败,官府抓了很多人,顽固分子仍不时闹事,更有贼寇借机抢劫,导致地方不治。“南明”是希望盛王赞到东阳做救火队员,治理地方乱象。

盛王赞赴任东阳的心情是复杂的。皇帝自缢,令他悲痛心碎。国家危亡之际,举国上下何止一个混乱的东阳?而此时家中母亲患疾,使他走得更为不安。

不管怎样,他还是去了东阳。

一到东阳,盛王赞就去了牢里,与囚犯一个个过堂见面交谈,凡事与许都之乱有牵连的人,一律释放,但释放条件有两条:一不得再参与闹事,二不得让别人借许都起义的名义闹事。没过多久,起义者都自行解散了。

其时许都之乱是缙绅阶层为改革政弊,主张新见而兴起,既不为了推翻明朝,也不希望地方变得动乱,盛王赞对此看得很清楚,内心也同情这些参与起义的读书人。释放他们,并让他们安抚余党,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。

在东阳刚满七天,母亲病逝的噩耗传来!盛王赞决定弃官回乡守孝。这一走,盛王赞永别官场。

东阳百姓十分不舍,引用军队中“夺情”(古代礼俗,此处指穿素服继续留任公职)的特例,向朝廷请求盛王赞继续留任。最终没有成行。因为任职东阳的经历,盛王赞又被称为盛东阳。
 

归去来兮

明朝灭亡以后,明朝士大夫形成了清朝初期的一个特别群体——明遗民,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。明移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极为艰辛,面对新局势普遍存在文化认同的困惑,清政府对他们采取了强硬打击,在忠君爱国的感召下,很多明遗民参与了反清复明运动。

其时盛王赞以忠义闻名于世,是江南一带明移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同道之人途经他家乡,都会牵挂他,询问其是否安好。

南明政权破灭以后,盛王赞彻底心灰意冷,欲哭无泪。无情的现实和曲折的经历在他的内心刻上了无可磨灭的沧桑印记。

有一天,他带着疲惫身躯,把小船划到了阳澄湖中间,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,他想起了小时候勤学的场面,想起了赶考各地的匆忙,想起了兰溪百姓期待的眼神,想起了崇祯皇帝忧郁的脸庞。

他需要一个答案,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,一个驱使他从过去走来、支撑他向未来走去的答案!

突然,盛王赞放声大笑起来!那一刻,白鹭被惊走了,水中传来鱼儿窜入的声音,荡漾的湖面展现了生机。

“是时候让心回去了!回到开始的地方,回到该回的地方!”

盛王赞回阳城以后,削发为僧,不问世事,彻底隐居,以田园生活和授课村童为伴。

此后,经常会有科举同榜的人来到苏州,都会留下书信向他问好。盛王赞以乐观的态度,向他们回复道:“各位老弟兄果然都是受人尊敬之人,从不让那些乱事的人来觊觎我盛学究的买酒钱,你们对我的恩赐已经够多了!”

盛王赞清贫了大半辈子,晚年生活依然十分艰苦,家中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,每天只吃一顿饭。临终前,他指着屋旁的二亩农田,只嘱咐了儿子一句话:“这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财产!”

享年六十五岁。

(作者:花签小侠,经公众号“阳澄八景苑 ”授权发布)